為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的精細化管理,提升高校實驗室安全風險防范的精準性與有效性,教育部于近期出臺了《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針對高校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管理中的責任體系、工作準則、管理要求等作出了相關規定。
據悉,實驗室安全分級是通過對實驗室里存在的危險源及其存量展開風險評估,從而確定實驗室的安全等級。實驗室安全等級劃分為 Ⅰ、Ⅱ、Ⅲ、Ⅳ 級(或者紅、橙、黃、藍級),它們依次對應著重大風險、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等級的實驗室。而實驗室安全分類則是按照實驗室中主要存在的危險源類別來判定實驗室安全類別。如果同一間實驗室存在多種危險源,那么可依據危險等級最高的危險源來確定其類別。結合高校教學與科研的特性,高校實驗室能夠被劃分成化學類、生物類、輻射類、機電類、其他類等類別。
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諾飛爾實驗室管理系統有著獨特的優勢并能很好地適應分級分類管理需求。諾飛爾系統可以依據教育部的相關要求,針對實驗室的分級分類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對于實驗室安全分級管理,諾飛爾系統能夠精準地根據實驗室中存在的危險源及其存量進行風險評價。它可以自動判定實驗室的安全等級,無論是重大風險的 Ⅰ 級(紅級)、高風險的 Ⅱ 級(橙級)、中風險的 Ⅲ 級(黃級)還是低風險的 Ⅳ 級(藍級)。在這個過程中,系統可以詳細記錄每個實驗室的危險源信息、存量數據等,為風險評價提供詳實的數據支撐,從而確保安全等級判定的準確性。并且,當實驗室的用途,像研究內容、危險源的類型與數量等因素出現變化時,諾飛爾系統能夠及時監測到這些變化,立即重新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安全風險評價,重新準確判定實驗室安全類別與級別,確保安全管理的動態性和及時性。在新建或者改擴建實驗室時,諾飛爾系統可以與建設項目同步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安全風險評價,保證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工作與項目同步高效完成。
在實驗室安全分類管理方面,諾飛爾系統依據實驗室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源類別準確判定實驗室安全類別。對于那些存在多種危險源的實驗室,系統能夠快速識別出等級最高的危險源,從而正確判定其類別。例如針對化學類、生物類、輻射類、機電類、其他類等不同類別的實驗室,諾飛爾系統可以根據其各自的特點和主要危險源類型,制定個性化的安全管理策略。
此外,諾飛爾系統還能確保實驗室人員按照分級分類要求進行安全操作。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安全管理員以及實驗人員等能夠依據諾飛爾系統所確定的所在實驗室的類別和安全等級,接受相應等級的安全培訓并且開展對應的應急演練。在實驗室里開展的科研項目、學生課題或者其他實驗活動,諾飛爾系統也能輔助進行相應等級的安全風險評估,為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
辦法明確規定,當實驗室的用途,像研究內容、危險源的類型與數量等因素出現變化時,實驗室必須馬上重新開展危險源識別以及安全風險評估,重新確定實驗室的安全類別與級別。在新建或者改擴建實驗室的時候,危險源識別和安全風險評估要與建設項目同時推進,實驗室安全分級分類工作也要與項目同步完成。
此外,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安全管理員以及實驗人員等需要依據所在實驗室的類別和安全等級,參加相應等級的安全培訓并且開展對應的應急演練。在實驗室里開展的科研項目、學生課題或者其他實驗活動都要進行相應等級的安全風險評估。